8岁的亮亮(化名)有个难以启齿的秘密:4-5年来,他常常控制不住地把大便拉在裤子里。近两周情况突然恶化,每天至少1-3次,甚至有一天频繁挤出少量大便多次。更令人困惑的是,他平时大便又干又硬,常常3-5天才排一次。这种"失控"的状态时好时坏,有时一个月平安无事,有时一两个月又频繁出现,有时只是轻微污染内裤,有时则大量弄脏。
焦急的父母带他做了各种检查:腰骶椎核磁无异常,肠道钡餐造影无异常,服用乳果糖、聚乙二醇,还有中药都没有明显改善。来遗粪门诊检查,肠道彩超却发现了关键问题——肠道里积聚了大量大便,肠道直径扩张达4.8cm!肛门肌电图也提示右侧胫神经传导速度波幅低。
亮亮的困境并非个例。医学上,这种反复将大便不自主地排在不恰当地方(如内裤、地板上)的情况,称为"功能性遗粪症"或"非器质性遗粪症"。它常常与慢性便秘紧密纠缠,形成恶性循环。当孩子长期便秘,干燥坚硬的大便在肠道(通常是直肠)内堆积形成巨大粪块(粪嵌塞),导致直肠持续扩张。过度扩张的直肠逐渐失去敏感性,孩子感受不到正常的便意。同时,扩张的直肠压迫肛门括约肌,使其功能减弱。更糟糕的是,嵌塞粪块上方新生成的稀便或黏液会绕过粪块,从松弛的肛门不自主地渗漏出来,污染衣裤——这就是为什么孩子明明便秘严重,却还会"拉裤子"。
亮亮的治疗之路:多管齐下的综合方案
针对亮亮复杂的病情(严重便秘、粪嵌塞、肠道扩张、神经传导异常),医生制定了全面的治疗方案:
1.疏通与营养:口服双山颗粒(润滑肠道、刺激肠蠕动)和童康片(补气理气,可能调节脾胃功能,促使大便排出)。
2.神经修复与刺激:甲钴胺(营养神经药物)进行长强穴位注射,直接作用于肛门附近的神经。
3.物理刺激促肠动:中医定向透药于促进肠蠕动的处方,并刺激关键穴位:天枢+大肠俞(腹部和背部穴位,直接关联大肠功能)、足三里+上巨虚+支沟(腿部及手臂穴位,传统上促进胃肠动力和通便)。
4.建立规律排便习惯: 要求每天早晨定时蹲马桶,无论是否有便意,培养肠道记忆。
5.饮食调整: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"原生态块茎类食物"(土豆、地瓜、南瓜、芋头、青萝卜、红萝卜、山药、藕等),增加粪便体积和含水量,促进排出。
6.关键心理支持:特别强调:孩子拉裤子时,绝对不能责罚孩子!这不是他的错,而是身体在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。责骂只会加重孩子的紧张、羞愧和焦虑,使排便问题雪上加霜。
希望的曙光:坚持治疗初见成效
经过两周坚持不懈的综合治疗,亮亮的状况出现了令人欣慰的改善:大便污染内裤的次数从之前的10多次显著减少到仅有1次!虽然大便仍然偏干,排便频率已改善至2-3天一次。这初步证明了治疗方向的正确性。亮亮将继续原有的治疗方案,巩固疗效并争取进一步好转。
给家长的重要启示
亮亮的故事为面临类似困境的家庭敲响了警钟,也带来了希望:
1.这不是孩子的错:遗粪症是孩子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,是实实在在的健康问题。指责、惩罚只会让孩子更恐惧排便,陷入更深的恶性循环。
2.识别隐藏的便秘:孩子长期大便失禁,即使有时大便看似正常或次数少,也要高度警惕背后可能存在的慢性便秘和粪嵌塞。肠道彩超等检查能帮助确诊。
3.寻求专业帮助刻不容缓:不要因尴尬而延误就医。儿科医生、小儿消化科医生或小儿外科医生是首选。明确病因(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?是否存在神经因素?)是制定有效方案的前提。
4.综合治疗是关键:成功的治疗往往需要多管齐下:清除嵌塞粪便、使用软化大便药物(如乳果糖、聚乙二醇)、建立规律排便习惯、高纤维饮食、充足饮水、必要的物理或神经调节治疗,以及至关重要的心理行为支持。
5.耐心与理解是最好的良药:治疗遗粪症和慢性便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常有反复。家长需要极大的耐心、持续的支持和无条件的理解,成为孩子康复路上最坚实的后盾。
盛达优配-股票杠杆网址-高杠杆配资-股票配资中心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